到訪京都三次,終於來到夢寐以求的天龍寺。
走過竹林小徑,從天龍寺北門進入曹源池。
看看去年秋楓時期,那艷紅綻放的姿態,多麼吸引人啊!
在百花苑內的大硯台,是明治時代知名大師鈴木松年,在畫製天龍寺屋頂的雲龍圖時所遺留下來的。
庭院內的錢蛙
祭祀後醍醐天皇的多寶殿。在昭和9年被重建採用鎌倉時代的建築樣式。
建於1339年的天龍寺,包括總門.參道.白壁.本堂大殿.曹源池庭園.坐禪堂等,我們只參觀了曹源池。
曹源池為天龍寺十境之一,夢窗國師接受足利幕府的要求而建造的。
天龍寺是足利幕府為了祭祀後醍醐天皇而建造的。
寺內早期的建築都因大火而不復存在,除了曹源池外其餘諸堂都是明治以後重建的。
所以曹源池被指定為國家史跡特別名勝,並於1994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天龍寺是京都嵐山賞櫻花紅葉的名剎。
曹源池是一座池泉回遊式庭園,以白砂.綠松,配上沙洲型水灘。
後方的遠山.溪谷,構想來自於鯉魚躍龍門。
大方丈為1899年的建築。
進入方丈參觀需另外購票才能進入。
方丈為天龍寺住持的居室,歷經八次的大火,為了保存古蹟禁止吸煙。
現方丈內有釋迦如來佛像。
我們只能駐足於外,略略窺視方丈內部。
並靜靜感受其禪意。
下次一定要進去參觀一下。
繞過方丈,又是一大片砂灘,門的裡面即是法堂。
整理的整齊確飽含禪意的砂灘。
還能一飽嵐山之美。
參觀庭園後步出出口。
來到寺中心,本堂大殿庫裏。
原為龜山離宮,後改為天龍寺。
本堂內有許多壁畫名作可以觀賞,進入迴廊還能欣賞曹源池之美。
特別季節才有公開的展覽,雲龍圖為其中之一,可惜因為沒有時間未能觀賞呢!
寺內還有飛雲觀音像。
寺裡的毘沙門天,有誰可以告訴我此建築是什麼?
離開天龍寺,我們要到嵐山街上逛逛了。